课程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把劳动教育纳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历史性地把劳动教育从传统意义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为重要教育内容,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思想指引,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共鸣。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日本《教育法》把“关注职业和生活的关系,培养重视劳动的态度”作为教育重要目标,把培养勤劳观、基本生存能力纳人教育方针,规定中学生每周要在学校农场、果园和家禽畜饲养场参加两小时全校性的生产劳动。近年来,俄罗斯重拾苏联时期劳动教育的实践经验,于2015年颁布《劳动教育发展纲要》,创新劳动教育活动形式和保障机制。在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含义,即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体脑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我国的劳动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代人,“劳动光荣,浪费可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观念深人人心,学工、学农、学军在几代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延续了中华民族勤劳奋斗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变迁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劳动教育的基础条件和社会氛围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教育有所弱化、淡化,在一部分青少年中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长此以往会危及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劳动教 有,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据 亚视劳动教育是社会主 义教育的光荣传统,培养时代新人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极为迫切。另一方面,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重大变革,这一切都会对劳动教育产生影响和冲击。要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实践上的盲目,防止评价上的单一和效果上的弱化。要构建科学实用的现代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既要培养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还要培养大国工匠,也要培养创造发明的科学大师,形成崇尚劳动创造的社会风气。从简单体力劳动引向创新创造复杂劳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制造业强国。新时代更加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劳动无以为人,无创造无以成事,没奉献难成大器。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和综合育人价值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的作用更显重要。要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使其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观念,增强其同理心,提高劳动素养,养成劳动习惯,弘扬劳动精神,以完善人格、造福人民。 “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在劳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育”中认识劳育、把握劳育、实现劳育。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它关系到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生活劳动着重解决个人自理问题,生产劳动侧重解决物质财富创造的问题,服务劳动侧重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问题。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作用。德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有助于解决德育虚化问题,在德育中引人社会公益性劳动,在生产劳动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端正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智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从做中学,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提高劳动的技术含量,培养创造性劳动能力。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有助于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其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其懂得劳动最美丽、劳动者最可爱、劳动成果最珍贵的道理。 由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读本(高职版》《劳动教育读本(中职版)》,就是为了加强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在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重点关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谁负责,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等问题。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意识,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丰富青少年运用知识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教育实践,帮助青少年提高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为劳动教育的深化和传播做一些有益的贡献。

课程通知 >>更多
最新动态